在宇宙当中是拥有很多自然灾害的,而每一种自然灾害的特点都是有所不同的,就比如伽马射线暴,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过吧,其实在4.4亿年前的时候,地球上就遭遇过了,伽马射线暴的袭击,而整个过程是10秒,最终也导致了地球上85%的生物都遭到了灭绝,这样很多人都会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也导致了生物大灭绝。
伽马射线暴有多厉害
曾经在4.4亿年前的时候,地球就已经经历了第1次生物大灭绝,当时地球上有60%的生物都已经走向了灭绝,而85%的物种也都消失了,在当时陆地面积是比较少的,所以在地球当中能够生存的动物数量也相对来说是比较少。之后在2005年的时候,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最近过长时间的研究,就发现在4.4亿年前的地球正是处于奥陶纪晚期,地球就迎来了伽马线射爆的袭击,所以就让地球迎来了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伽马射线暴
其实有很多科学家们根据这样的情况也做出了链接就发现地球在奥陶纪晚期的时候,宇宙这拥有这一个比较活跃的东西,就是属于一颗极超新星,因为自身的周期运动,所以也很自然的就已经释放出了伽马射线暴,然而当时地球所遭受到的一共维持了10秒钟的时间,就让地球已经成为了臭氧层。所以让地球上的动植物都出现了大面积毁灭的情况。
因此可见伽马射线暴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对于人类的伤害是比较大,只需要10秒钟的时间就会让整个地球出现灭亡,或者是出现动物失去生命的情况,所以在这个世界当中,每一个人都是需要保护好地球,而且还需要坚持做好每一天,要让自己拥有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奥陶纪晚期
4.4亿年前的地球还是一个青年小伙子,但这时候它也挨了不少欺负。例如4.4亿年前,地球经历了第1次生物大灭绝。当时地球上有60%的生物都走向了灭绝,85%的物种也全都消失了。当然,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地球的主人还并非是脊椎动物。那时候的地球没有形成泛大陆,像如今人们在地图上所能够看到的南美洲,澳洲和南欧等大陆,都统称为冈瓦纳大陆。
如今我们所脚踏的一部分陆地,在那个时候还处于分裂状态,是以系列性岛屿分布在全球各地的。
那既然陆地面积少了,奥陶纪时期的地球上能够生存的动物数量也会很少。如今人们看到了大多数植物,在那时候也没有出现。
很多动物快乐地遨游在海洋中,但那时也出现了脊椎动物,只不过数量比较稀少,比方说节肢动物的种类也只有现在人们发现的1/10。
当时大大的地球上,却只有少量的海洋动物在悠闲的生活。对于它们来说,地球能带来的资源足够让它们生活很久很久。可是谁也没有预想到,在那样无忧无虑的年代,地球也会迎来灭顶之灾。
2005年,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共同发布研究结果称,在4.4亿年前,地球正处于奥陶纪晚期。但这时地球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众所周知,这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带走了85%的物种。
可没想到火山的爆发不仅没有使全球变暖,反而加剧了全球变冷。地球更快地进入了早古生代大冰期,没办法适应这些恶劣环境的生物,就不得不面对大规模灭绝。
而美国航天局的专家们,当时发布的研究结果主要是针对这起事件的原因。他们说奥陶纪灭绝事件是由天外来客,也就是伽马射线暴所引起的。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美国专家指出,地球奥陶纪晚期时,宇宙深处有个很活跃的东西在躁动着。
它就是一颗极超新星,因为自身的周期运动它很自然地释放出了伽马射线暴,但是熟悉这一天文现象的人会知道,伽马射线暴的释放是随机的。
比如说释放的方向、释放的时间都不固定。在4.45亿年前,地球所遭受到的伽马射线暴一共维持了10秒钟,那么当时地球虽然已经生成了臭氧层。
这是地球最好的保护罩,只可惜伽马射线暴的伤害太高,臭氧层即便是个三级甲,但一下子也被摧毁了。
那这时太阳释放出的紫外线以及来自宇宙深处的辐射,很快就袭击了地球。
在没有臭氧层的保护下,地球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大量生物处在恶劣的环境下没办法生存。另外当时地球上的生物链和食物链都被破坏了,也就产生了饥荒。
同时美国专家还指出,4.45亿年前地球经历的伽马射线暴除了打破臭氧层之外,它们的到来还打乱了地球空气分子,使其重新组合成了有毒气体。
但这些气体不仅没有反射回宇宙,反而遮挡了来自太阳中的能量,一时之间就搞得地球没有任何生机,显得非常荒凉。
当然,关于地球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推测,除了2005年美国航天局的专家推出的研究结果,直接将伽马射线暴关联进来之外。
学界还普遍认为其他两种说法,第1种是全球气候变冷所造成,另外还有一种观点是指当时的地球遭遇了一颗10公里到12公里大小的天体的撞击。
这就是小行星撞地球所引发的新猜想,科学家们还说其威力相当于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的爆炸能量。这在奥陶纪晚期,瞬间就使地球进入了大冰川时代。
另外,我们假设当时地球进入大冰期时代的原因真的就是伽马射线暴导致的,并且当时地球上有85%的生物都惨遭灭绝了。
那么剩下的15%的生物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它们没有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史前生物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处在奥陶纪晚期,那时候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
当时海洋中非常活跃的类群包括笔石、珊瑚、海百合、苔藓虫和一些软体动物。因此能在第1次生物大灭绝下还能幸存的史前生物,更偏向于海洋无脊椎生物,并且不在海洋表面活跃,它们更容易逃脱灾难。
如果要问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古老的动物依旧存活着。
很多人会表示不相信,毕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距离现在的人类文明时代已经过去了4亿年之久。但印度尼西亚分布较多的科莫多巨蜥,经科学家研究,它们的物种最早可起源于400多万年前的澳洲大陆。
科莫多巨蜥
此外还有长吻鳄,它属于恒河鳄的一种,也是人类所发现的全球最大鳄鱼之一。它如今主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河流以及沼泽中。
它们生性凶猛,还会捕食一些大型哺乳动物。在中国也有一类史前动物,且经科学家推算,它们有1.65亿年的物种历史了,这就是中国大鲵,也叫作娃娃鱼。
野生娃娃鱼
它们会在深夜发出类似于孩子哭泣的声音,这是野生中国大鲵在求偶期的独特表现。它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下的两栖动物,在中国境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我们也称它为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虽然野生的中国大鲵已濒临灭绝,但如今根据市场需要,人工饲养的娃娃鱼还是很多的。
人工养殖的娃娃鱼
分布在新西兰的大蜥蜴,其物种历史距今也有2.23亿年。在全球气候从冷变暖的时候,雄性大蜥蜴的比例空前上涨。但由于后来人类文明的崛起,大蜥蜴物种也曾面临过被灭绝的危险。
此外还有沙丘鹤,距今也有250万年的物种历史。但这些史前物种,在马蹄蟹面前还都是弟弟。这家伙是一种海生节肢动物物种,距今已有4.45亿年。
从这个时间上推测,马蹄蟹也算是第1次生物大灭绝时,那幸存15%中的一员。
沙丘鹤
别看马蹄蟹的物种历史已超过4.45亿年,可它们的外表依旧没什么变化,始终保持着非常原始和古老的模样。